·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作曲系

师资队伍

作曲系

音乐学院作曲系成立于2009年初。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以下简称作曲专业)是广西艺术学院办学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传统学科之一。1938年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满谦子、吴伯超等人倡议建立广西艺术学院前身“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20世纪50年代末,在广西自治区有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陆续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补充了许多作曲专业的优秀人才到广西艺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陈良、陆华伯、罗惠南、徐月初、冯明洋、丁丕业、李延林、陈宗铭、梁甫基、钟义良、海鹏、张韵璇、吕伯平、杨秀昭,毛青南等优秀作曲专家教授进入广西艺术学院进行作曲教学与专业建设工作。

1958年我院首次招收作曲专业本科学生,并一直坚持办学至今,具有历史延续性。本专业师生具有很强的音乐创作教学与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在区内首屈一指,有着完善的教学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以及深厚的学术积淀。

一、 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广西艺术学院作曲专业具有大学本科的学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全日制、在职硕士研究生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历年来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总数为400人左右,目前在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本科生58人。作曲本科生的师生比为1:9.14,师生比结构合理。

作曲专业2003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专业,2009年被评为院级优质专业,2015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优势与特色专业,2022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作曲专业在专业研究方面保持与加强研究方向的专业性。首先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对学生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培养。此外,也注重发挥本专业发展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利用民族地区特有的优势,将各种民族元素应用于创作之中。在课程建设上,加强近现代作曲技法的研究和学习,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建设现代化音乐创作与制作实验室,突出本专业发展的时代性特点,打造真正的优势与特色专业。

二、 专业培养目标

作曲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作曲专业知识,具有音乐创作及制作、理论研究、教学等专业核心能力与相关知识,专业能力强并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及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文化、教育、传媒等行业,从事音乐创作、编辑、制作、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本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毕业生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热爱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国防知识,了解党和国家文化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系统地掌握并熟练地运用音乐创作专业所需要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创作各种曲式、体裁和题材的作曲技巧。在音乐创作中能够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传媒工具,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解本学科历史知识、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工作能力和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口头、写作交流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掌握资料查阅及运用现代信息技能,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三、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培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教学实体单位,具有唯一性,这是本专业的一大优势,也是广西艺术学院与区内同类院校相比的一大特色。

广西艺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从1958年恢复建院伊始,本专业就已经开始招生,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了大量音乐创作人才,广泛分布在区内外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教学领域,具有人缘上的专业优势。作曲专业立足于广西本土,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专业音乐创作与广西本土多民族音乐文化相联系的特点,在音乐创作的风格上具有更多的少数民族特点,这是本专业与国内其他具有同类专业院校的专业建设的一大优势和特色。

专业师资队伍

作曲系师资队伍结构完整、职称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担任作曲专业主课教学的专任教师有14人,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人具有副高职称,6人为中级职称,其中4人是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引进人才。

作曲系的专业建设举措一方面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同时,考虑到大部分专业学生就业的需求,这也是教学的主导方向,适应音乐创作符合大众化审美需求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注重专业的高精尖建设,把学术前沿的动态纳入教学视野的范围内,发挥专业院校的实验室能力,让学生不仅仅具有满足大众需求的创作能力,也对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有所涉猎,让学生有选择个人发展方向的空间,适应专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