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管弦系师生赴上海音乐学院参加第六届国际大提琴艺术节研学活动
12月11日-15日,音乐学院管弦系师生赴上海音乐学院参加第六届国际大提琴艺术节研学活动。
上海音乐学院国际大提琴艺术节创办于2013年,是全方位展示中国大提琴发展水准的国际艺术平台。艺术节一贯坚持艺术性和学术性并重,始终保持与国际知名音乐院校和国内外大提琴业界同行们密切的交流。本届艺术节邀请了国际著名的大提琴教育家、演奏家举行线上线下大师班和类型多样的音乐会。
形式丰富精彩的音乐会
本次活动共举行了9场精彩纷呈的世界级大师班,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旁听的学生及爱乐者。大师班由王健教授的精彩讲学拉开序幕,他表示在学习中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要善于揣摩曲目中角色的内心独白并把自己代入其中去感受、观察和理解,才能更好地诠释这首曲目。同时他还提出,聆听好的作品要学会发现和记住动人的瞬间,并将这种感受烙印在脑海里重复演奏,将每一次演奏处理到极致,才能体现音乐的极致美,给听众带去极致的体验。
秦立巍教授从如何怎样更人性化演奏展开讲学。他表示演奏家是左右情绪的工作,内心应该有明确的色彩,不能完全依靠技巧进行演奏。他结合几首曲目,更加直观地向在场的听众理解了“人性化”的定义,分析了人性化演奏的特点,以及人性化演奏所能达到的效果。
更有金兖珍教授、菲利普·穆勒等专家学者,从如何平衡演奏中的紧张感和原谱演奏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授课。一系列的大师课让到场的听众得到了一场全方位的学习,师生们获益匪浅,对于大提琴演奏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除了精彩的大师班,“大提琴艺术表演与教学”论坛于12月13日上午举行。大提琴艺术家们共同探讨演奏理论,成为本次活动浓墨重彩的一笔。论坛上,王健教授、朱利尔斯·伯格教授、杨文信教授、莱瑟教授分别进行了发言,强调要注重内心对音乐的感受,深入到音乐的内在,把内在的东西融入演奏,同时结合自身的思考,在乐曲中注入自己的思想,不能照搬前人。
为时一周的研学活动让我院管弦系师生得到了全面的学习,对日后的教学、学习生活有了新的规划和思考,同时也推动了我院管弦专业建设、提升了教学质量,进一步保障高质量人才培养。
师生们与专家合影
合影留念
文字|胡宁雪
图片|管弦系
一审一校|沈 沛
二审二校|覃丹蕾
三审三校|吕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