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类别>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第六届年会活动系列报道——陈荃有副主编访谈录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16-11-16 16:51:57 浏览次数: 【字体:

时间:20161112

地点:广西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休息区


荃有,先后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厦门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于20007月获得文学(音乐学)博士学位,随即进入《音乐研究》编辑部工作。现任人民音乐出版社期刊中心,《音乐研究》杂志主管兼常务副主编,其刊物在出版界也曾蝉联中国出版集团期刊评奖的优秀编辑奖20052007年),并获得优秀设计奖2007年)、优秀印制奖2005年)等奖项。

 

 者:从事了多年编辑出版工作,您认为近年来关于中国音乐史的研究热点是什么?

陈荃有:中国音乐史是一个大的学科,通俗来说它是一个母学科,学科涵盖的领域比较广,真正要讲起研究的热点或者成就是相对比较难说的。从这些年的发展来说,如果宏观的来谈一谈,音乐史这个学科主要划分为两大领域,古代音乐史和近代音乐史。古代史这个领域音乐,考古的这一块的关注度比较高、发展的成果比较多一些,它随着有新的乐器的出土势必就会掀起一种高潮式的(关注)。在古代史的这个领域,音乐考古的这个小圈子相对的比较突出一些。那么在近代音乐史的这个领域,就是大家前些年在讨论的重写音乐史,就是说我们原来的音乐史有比较多的偏颇,体现了一种红色的音乐史、政党的音乐史。(然后)就会发现很多近现代音乐史大家没有关注到,忽略了、失缺了,那么今天我们要重新去挖掘很多的资料,因为写音乐史,史料是第一位,所以近些年在近现代的领域里面大家比较多的去挖掘资料。看了很多的成果,包括论文、民国时期的老报纸、期刊、唱片,挖掘一些重要的音乐事件、一些因为政治原因瞧不上眼的音乐家。重写音乐史不再是放在理论话头上来谈一谈,而是开始具体地去挖掘史料,为近现代这个领域开始做这些事情,所以这个是音乐史领域的比较突出的(研究)。

 

 者:作为一位资深的古代音乐史学家,您在音乐史研究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与困惑?

陈荃有:都说搞音乐史不容易,音乐学属于冷板凳专业,在艺术圈子里面相对的没有那么鲜活,那么音乐史更是冷板凳,特别是古代音乐史尤其如此。比如近现代音乐史往往还有鲜活的材料,有音响有乐谱,那么古代音乐史面对的就是故纸堆、壁画、墓葬等等,相对枯燥。像这种学科的治学应该要有宽阔的视野,原来的很多研究就是就事论事式的,探究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今天很多的学者比较多的会借用一些其他学科的方法,会拓展一下视野。在古代音乐史的研究里面会借鉴一下其他方法,比如逆向考察,从今天活态的音乐里面看到古代音乐的影子;比如借鉴民间传统的习俗,去反观古代音乐等等。我觉得在治学方面使用(其他)方法(使视野)开阔了,这是一个趋势,也是自己的一种认识和心得。

 

 者:请您简单介绍人音社的书评奖吗?

陈荃有:这个奖是我策划的。在2003年的时候,这个音乐杂志一直是我在做的,已经十几年了,当时就想搞一些活动,一个杂志就是一个平台一个媒体,他不是一个论文集,来一个拼一下来一个拼一下,那是一种最笨拙的办刊,它是一个平台,怎么样让它做得更好一些。杂志是一个出版机构、一个出版社,我就想能不能用艺术的方式体现,因为作为一个音乐的杂志来说,我们提倡音乐杂志体现在与书打交道方面,作为文献成果的书,我就想能不能在高校中做尽力的倡导作用,创建一种读书的氛围,虽然力量很小但是尽力去做,以一个杂志的平台来起到推动作用。当时设定是我来设定的,要求是读近几年的书,这样尽力的让当代的学生能尽力的关注现实的音乐理论研究,不仅是翻阅经典,经典往往是考研的参考书目,我们应该多关注线下的,现实中的音乐理论发展的需要,那么也就是要读近几年新出现的成果,多关注当下,然后通过读这个东西来进行写作。音乐学的人一定要多练习、多练笔、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所以我们提供一个平台,组织专家给大家有一个评奖,用心写的我们就给予一定奖励,所以历年的“人音社杯”得奖的比例比较高,大概是一半的的奖率,这是我始终(坚持)的,有时候评委也会说有些写的不够好,不够拿到奖励的资格,然而我始终认为活动的初衷是为了让同学们多读书多写作,我们应该给予鼓励,我们是鼓励为主。你们说这个发展多大?这个发展并不会多大,但是在在读的同学里面,能够有这样一个平台一个倡导总是好的,所以从2003年一直到现在,一直坚持下来了,我觉得坚持的还不错。我觉得缺点吧,知名度,覆盖度,影响度还是有限制,基本集中在一定的院校中,没有做其他的宣传,就像我们广西艺术学院是一个主要的一直比较关注的组织活动,包括四川音乐学院,南京音乐学院这是几个比较突出的院校,往往会提倡征文活动,鼓励大家来读书来写作,往往得奖率也比较多。现在来看这种想法还是可行的,其他的人了也是比较认可这种做法的。

 

 者:通过七届比赛,您觉得学生在书评写作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荃有:这个书评写作,说实在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往往学习音乐学的人,初题阶段往往写综述、书评、乐评。书评一般的人会认为是音乐学学习的初题阶段,但是好的书评与人的积累,人的学习,整个学习素养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对同学来说,是一种实践方法,那么这种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有进步。本科阶段,写的比较幼稚,老师逼着写,所以同学们想办法凑字;到硕士阶段往往有一点小门道,但是是一个模子套出来门道,形成了一种套路,在套路中学,能够大致诹出几千字;到博士阶段,能简单体现出一种游刃有余的写作,所以我说书评的写作与人的积累、人的年龄、思想的成熟、这个都是有关系的,所以这个问题不太好说,因为各个年龄层不一样,本科的同学,硕士的同学与博士的同学这都不一样。我很同意比较知名的文学家的看法,就是唯物定事,唯物定法。我始终也是信奉这样,就是说文章写作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就在于操作,实践写作,通过看别人然后自己进行思考,然后不断的写,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看。在读阶段都有自己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能够一定程度的指导你帮助你,但是很多时候一个指导老师有自己的事业或者自身的局限,那么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多看好的,比如说一些好的媒体刊发出来的,好的媒体刊发出来的多数毕竟是经过一定的审读与修改刊发出来的,所以相对写作质量高一点,那么通过阅读别人的东西反观自己的,来思考写作,实践提高。具体的方法方面,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好的方法,就是实践!

 

采访现场

 

陈荃有副主编(中)与记者合影

 

 

2013级音乐学供稿:记者/郭慧莹,审校/杨柳成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