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奏响壮族山歌传承新乐章——我院“非遗音乐进高校”系列讲座顺利举办
为深入挖掘非遗音乐文化价值,推动广西壮族山歌实现活态传承与创新突破,10月31日,广西艺术学院卓越艺术人才培养计划之“广西民歌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暨音乐学院民族艺术系薪火讲堂“非遗音乐进高校”系列讲座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系列讲座邀请马山、那坡、大新等地的多位壮族山歌领域专家,系统解读不同地域壮族山歌文化,聚焦广西多地特色壮族山歌风格特点,并现场开展山歌教学活动。内容兼具知识性与互动性,让师生沉浸式感受非遗音乐魅力,为非遗音乐传承注入全新动能,助力民族艺术在传承中持续发展。
当日上午,大新壮族山歌传承人冯罗珍率先在南湖学术报告厅开讲。他以“大新壮族山歌”为主题,围绕大新山歌种类、文化内涵、演唱技巧、声部配合等维度展开讲解,不既现场展示了不同各种的大新壮族山歌,凭借高亢嘹亮的嗓音收获全场阵阵掌声,又通过“教唱+互动”的形式邀请师生上台合唱,现场气氛热烈。

冯罗珍老师及其团队
老师们教唱大新山歌
下午的讲座由宁明壮族山歌会长吕光绍接力开启。他立足宁明地域文化背景,详细讲解宁明民歌的语言特点与民歌种类,同时现场指导师生学习宁明山歌的韵腔特点,助师生们快速沉浸到宁明壮族山歌的独特韵律。

吕光绍老师及其团队
11月3日,武鸣壮族山歌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宝山、韦秋岑分别围绕武鸣壮族山歌种类、歌圩文化传承等内容展开分享。
潘宝山老师及其团队

韦秋岑老师授课现场
11月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坡壮族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罗景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三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莫花美携团队,先后带来那坡“过山腔”、马山三声部民歌“三顿欢”“南蛮欢”等特色各种,并节选《敬酒歌》《迎客歌》进行现场壮语拼读与演唱教学,全方位呈现上述山歌的地域性艺术魅力。学生们深切体会到广西壮族山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为后续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师生与罗景超老师合影
师生与莫花美老师及其团队合影
围绕我院卓越艺术人才培养计划之“广西民歌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薪火讲堂“非遗音乐进高校”系列活动圆满落幕。活动不仅搭建起非遗传承人与青年学子的交流桥梁,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广西壮族民歌的文化魅力,更夯实了培养非遗传承意识卓越艺术人才的基础。未来,我系还将结合讲座内容,开展山歌创作、展演等延伸活动,为培育更多兼具民族情怀与艺术创新精神的人才贡献力量,推动广西民歌在校园落地生根。
图 文|民艺系
编 辑|陈梓阳
一审一校|温 泉
二审二校|戴 伟
三审三校|曾娇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