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胡晓东教授线上讲座顺利开展
辛丑初冬,八桂大地依旧阳光明媚,虽受到疫情一定的影响,但广艺音乐学子丝毫不减对知识的渴求与憧憬。11月19日15:30,由自治区级本科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音乐学”项目资助的“八音和鸣”讲坛有幸邀请到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部主任胡晓东教授开展题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与转换生成》的线上讲座,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艺术研究院、音乐教育学院及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众多师生观看学习。本次讲座由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蒋燮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胡教授以《喜秋风》《起手板》的工尺谱韵唱,以及表演语境下旋法十字的概念入手,讲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表演性问题,继而引入关于中国传统多声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表演转换生成理论、中国传统多声音乐的归属性模型以及表演转换生成等一系列问题。胡教授把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简化还原、转换生成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和”之美学思想进行连接,讲述“和而不同”的观念模式是中国传统多声音乐转换生成丰富多元变体的一种重要的模式基础。“和”是中国文化的关键词汇,包括中国传统多声音乐在内的传统音乐都是在“和”的核心观念下,畅饮着自然的甘露,并获得了广泛的转换生成空间,如润腔模式变体、音色模式变体、唱词模式变体等。他还基于音乐表演民族志的视角,详细分析了中国传统多声音乐的转换生成构建过程,并以中国传统多声音乐“和而不同”这一深厚的观念为核心,在时空交互的双轴上,由历史构成、社会维护、个体创造三个层面将艺人脑海中稳定持久的文化观念(象征符号),与表演所产生的模式变体(符号表征)联系起来,将目光投向活态的表演,关注人的主体间性,探究音乐背后的文化。在讲座中,他还列举了许多南方少数民族音乐实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给予大家诸多启发。
线上讲座现场
线上讲座现场
临近尾声,不少同学针对讲座内容或自身实地考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胡教授进行求教,广西艺术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的学子们还展开了积极的学术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聆听讲座的师生均表示,胡晓东教授关于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与转换生成的内容讲解令人受益匪浅。胡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富有哲理的表述,充盈着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及对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本土化”的深切情怀,为众多学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中国传统音乐彰显着当代中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其不仅要做细致的聆听,更要进行整体的分析诠释,应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整体表演语境,始终关注其表演的过程,将音乐分析的触角从形态延展至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沿着转换生成这条重要路径进入传统音乐表演民族志分析的多维视角。其中,颇为重要的是探索民间乐人之“主位”文化观念及其心理结构模式,是如何在动态的表演语境中创造性地转换生成活态音声景观的整体多维状态。
审核:曾诚
文字:陈伟婷、胡书航
编辑: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