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锦扬莅临音乐学院开展学术讲座
2019年11月4日、5日,由我校自治区级一流学科《音乐与舞蹈学》资助的项目“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锦扬学术讲座”在南湖校区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两场讲座分别由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蒋燮副教授、学校教务处副处长潘林紫教授主持,音乐学系杨柳成副教授、于涛副教授、董平文老师、人文学院陆彬老师及学院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到场学习、聆听。
郑锦扬教授为音乐学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音乐学专业),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海洋音乐研究会会长、福建省音乐家协会顾问。为华侨大学、福建师大、西南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21所高校的教授、客座或兼职教授;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通讯评审专家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审专家等。出版专著《音乐史学美学论稿(上、下)》、《日本清乐研究》等,主编《舞蹈音乐概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艺术概论》第二版、第三版。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入选福建省首批“百千万工程”人才工程。
郑锦扬教授在第一场题为《新时代艺术学发展的三个问题——关于学问体系、学术视野、学校教育》的讲座中,主要讲述以下三点内容,即在五种艺术学实践基础上的思考、艺术学的学问体系、学术视野以及学校教育。郑教授为我们深刻分析了艺术学的学科发展体系与相关建设,并结合自身多年耕耘于艺术学高等教育之经验,通过诸多课堂实例讲述他如何将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进行融合,以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发地、能动地感受艺术、创造艺术。通过郑教授真实生动、理论与实践兼备的讲解,我们意识到新时代艺术学的中国视野,应立足于中国艺术自身,并对艺术学问的历史进行关照,同时研究者应具备适应于21世纪中国迅猛发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等既存现实的学术视野。
第二场讲座以《海洋音乐学问体系建设的若干重要工作》为题,该讲座内容是郑教授近年来所持续关注的音乐学全新研究领域。海洋作为孕育地球早期生命的摇篮,但与之相伴的海洋文明却未受到学界的应有关注,故郑教授认为学者不应只将研究视域禁锢于陆地文明,海洋音乐学问体系之建设亦需亟待开展。无独有偶,上升至国家层面,“海洋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最新战略部署,要求加强对海洋文化艺术、学术之深入研究,建构完善的海洋文化艺术。回归个人层面,郑教授多年来奔走疾呼,以他在“太空音乐学”这一新兴音乐学子学科中的相关研究经验与成果为例,鼓励、鞭策更多学者积极投身于“海洋音乐学”的相关研究中,为“海洋音乐学”的学科建设与开展提供不竭之动力。
两场讲座的交流环节,郑教授就音乐学相关教学、“口述史料”之价值、专业音乐论文写作等诸多微观、宏观层面的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深入探讨,并表达出对中国音乐发展及我校青年学子成长的殷切希望。
为期两日的学术讲座,聆听郑教授深入浅出、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讲述,受益匪浅如饮甘霖,其广博的学术视野与富有担当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努力践行。
郑锦扬教授讲学现场
在场师生积极与郑锦扬教授开展学术互动
讲座期间,音乐学系向郑教授赠送了近年来师生们出版的部分论著和文集,郑教授勉励音乐学系多多积累,加强对外交流,加大发布教学成果的力度,以丰富的形式展示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中取得的示范性成果。
潘林紫教授向郑锦扬教授赠送书籍
杨柳成副教授向郑锦扬教授赠送书籍
合影留念
郑教授此行还参观了学校的音乐博物馆,对博物馆的藏品与开展的东南亚乐器实训课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对我校在深耕中国-东盟艺术的领域获得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成果给予很高评价,并期待我校未来有更多特色和高质量成果的产出。
郑锦扬教授参观学校民族音乐博物馆
审核:曾 诚
文字:孙 武、牛姣姣
图片:易泽英、孙 武、陈崇尚
编辑:林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