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专家讲学

专家讲学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民康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18-12-03 16:06:07 浏览次数: 【字体:

      戊戌孟冬,寒节已至,位于祖国南疆的邕城依然阳光温煦,满城祥和恬静的景象。在迎接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八桂大地到处涌动着繁荣与欣喜,广艺学子无不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求与憧憬。为支持我院“音乐与舞蹈学”一流学科建设等发展规划,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杨民康教授接受邀请,专程莅临我院开展讲学活动。科研处处长陈坤鹏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潘林紫教授、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博物馆馆长楚卓副教授及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艺术研究院众多师生到场聆听。讲座分别由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吴霜教授、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蒋燮博士主持。

      11月30日上午9:00,杨民康教授的《从吴哥、爪哇乐舞石雕看古代东南亚宗教音乐的发展轨迹》讲座在学术报告厅准时开讲。杨教授以田野考察为阐述基础,以历史文献为论证背景,通过一幅幅具有民族文化发展轨迹的石雕图像,深度解读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佛塔乐舞石雕与柬埔寨吴哥窟石雕壁画呈现的音乐文化与乐器样态,并就其与中国民族文化互通互融现象展开详细论述。杨教授认为,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云南传统乐队与乐器之间有密切关系,从音乐风格、乐队编制、乐器形制等方面均出现相互影响的现象,显现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文化交流与族群互动的生动图景。

      下午14:00,杨民康教授第二场讲座《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的理论与方法》在热烈掌声中如期开讲,杨教授首先从主旨、对象、理论来源与学术定义四个维度解析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以文字、图片与图表相结合方式探讨表演前后的模式(背景)与模式变体(前景)的交互性关系,并结合云南蓝靛瑶仪式歌形态特征为个案对“简化还原分析方法”“转换生成分析方法”等音乐分析模式展开整体梳理与对比阐述,杨教授认为,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里包含的音乐学和艺术学观念及学术宗旨与人类学民族志的学术初衷似乎并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看,或可视为是后者学术观念和方法论的续补、延伸乃至殊途同归。讲座过程中,杨教授还与现场师生进行热情的学术互动,大家均感受益匪浅。讲座最后,潘林紫教授将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优秀教学成果精编《芊绵集(II)》赠予杨民康教授,期待杨教授与广艺不断延续深厚的学术情缘,分享前沿的智慧理念。

      杨民康教授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白族,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及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出版专著《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佛韵觅踪——西双版纳傣族安居节佛教音乐民俗考察》《本土化与现代性: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研究》《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一维两阈——布朗族音乐文化志》等十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一份坚持,一股耐力,一种持之以恒,播撒出一篇广袤的土地。杨民康教授富有哲理表达、发人深省的学术讲座与交流互动,充满着对学科、学术、学生深沉的关爱,充盈着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本位与传承真挚的守望和期待,不仅让我们感受了他在学术道路上扎实于田野、励精图治于书斋的丰满两翼,也让我们近距离领悟到其问学无捷径、求知如生命的博大情怀。

 

吴霜教授致开场辞

 

杨民康教授进行精彩讲学

 

杨民康教授与楚卓副教授进行学术对话

 

我院学子就学术问题求教杨民康教授

 

潘林紫教授向杨民康教授赠送《芊绵集(II)》

 

杨民康教授参观我院民族音乐博物馆

 

杨民康教授与我院师生合影

 

文字:班富宁

图片:梁   

审核:张   梅

编辑:林慧思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