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2018首届学术活动周】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湘林教授学术讲座成功举行
2018年11月7日上午9:40,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湘林教授应邀来到我校南湖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题为“我的音乐创作”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音乐学院2018首届学术活动周的第三场,由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丁铃教授主持。
周湘林教授在全球的创作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内重要奖项,并多次被评为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本场讲座就周湘林教授个人近年来的音乐创作,从其创作理念、技术手段等方面和听众进行交流,探讨中国音乐体系构建中的相关音乐创作问题。
周湘林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学习作曲的心路历程,通过其在不同阶段所创作的作品中产生的差异性,鼓励作曲学生要以包容的心态进行创新,不断推进音乐文化艺术的前行。其次,他提出,作曲家要致力于中国音乐体系的建立,借助当代的音乐生态形成自己的音乐语言,发展自己的音乐风格。最后,周教授对其近期创作的四部作品进行了分享与赏析。《天马》——为二胡与交响乐队(2016)是一部以哈萨克民歌为基础构建音高组织体系的作品,其中二胡对马叫声与马蹄声的模仿可谓是惟妙惟肖,随后乐队的渲染更是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草原景象;《跳乐》——为中阮与交响乐队(2015),以中阮代替月琴,以其丰富的技巧展现浓郁的彝族民间音乐特征,辅以乐队多彩的音色、宽广的音响空间,描绘出一幅情感炙热的民俗画卷;《丝路追梦-序曲》——为交响乐队与《炎黄颂-源》——为交响乐队两部作品都以其高超的配器技巧和强大的表现力,营造出大气磅礴、慷慨饱满的画面。作曲家以其敏锐的听觉感受,生动地表现了音乐核心形象,极具感染力的几部优秀作品在现场播放后赢得观众共鸣,收获阵阵掌声。
尊崇民族民间音乐并以中西交融的乐器组合对其进行丰富润饰是周湘林教授的创作理念,同时,其独到的配器技法使其作品既具有浓郁的现代音乐气息又保留了异域风情的民族音响特色。本场讲座使同学们在创作的理念上得到了非同凡响的启迪,深切感受到音乐语言形成的重要性,拓宽了同学们在探索新音乐道路的思路,是创作道路上另一高度的提升。
周湘林教授讲学现场
周湘林教授与我院师生合影留念
文字:何秋玲
图片:刘津甫
审核:张 梅
编辑:林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