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专家讲学

专家讲学

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第六届年会活动系列报道——王次炤教授访谈录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16-11-17 13:15:52 浏览次数: 【字体:

时间:2016年11月13日

地点:音乐学院会议室

 

    马卓周在阅读王老师的学术专著和百余篇学术论文后,可以看到您多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美学、音乐评论等领域。在我的阅读体会中,您不断拓展的研究领域与不断深化的理论建构均体现了您缜密的学术体系,尤其是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在观念与方法的转型。您能否可以回顾一下当时提出这个学科的研究缘由,其中有哪些因素对您的个人学术研究形成了关键性的影响?

    王次炤:在以往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中,往往循着两条平行的线索。一条是对传统音乐的观念,即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研究;另一条是对传统音乐的形态,即对中国传统音乐各门类的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如蔡仲德老师的《中国音乐美学史》,在蔡老师的书里面不会看到形态研究的东西,形态的研究当然也不会谈到观念的问题。但实际上,某种文化形态与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以及与它同在一块文化土壤中产生的某种文化观念不可能没有联系,尤其是传统的审美观念,往往成为传统文化形态构成的审美依据。尽管这种联系有时并没有那么直接,但却根深蒂固。所以,把音乐的观念和形态放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中作综合考察,应该是音乐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人曾为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开设《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音乐思想》的课程,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并从自己的讲稿中整理出两篇文章,一篇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另一篇为《美善合一的审美观念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实践的影响》,后续我也撰写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章。


    马卓周本届学会奖和书评奖比赛的参赛作品,与往届相比,有哪些新变化?

    王次炤:我认为广西艺术学院是非常认真的在关注着音乐评论这个书评征文比赛,且重视程度很高,从投稿的数量就可以看出贵校对书评征文比赛的高度关注。而且书评文章的撰写都是对比较有价值、有学术含量的或估计将来会产生影响的一些学术著作进行着非常认真的且很专业的评论。所以从这届年会看,你们学校有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学会理事们对你们的稿件评价都是很不错的。再就是近几年的学会奖的撰写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与推进,文章的质量都在提升。在未来的音乐评论或文艺评论方面仍需要更多地年轻人参与其中,共同促进评论事业的发展。


    马卓周针对这次音乐评论学会的音乐评论的论文评选活动,请王老师就音乐评论论文的选书方面,给我们在校的大学生一些建议。

    王次炤:学生在音乐评论的选书方面注意两点,第一,书著作者,在这个学科的影响有多大,比如传统音乐方面,你必须深刻了解书著作者的研究成果。第二,书籍的内容是否有超越现有或原有的成果,拓宽了学术视野等。诸如此类的书籍可以看一看。选书之初,首先去浏览序言或绪论、目录,章节方面等,适当的去翻一翻其中的内容。假若根据作者来选书,要看学术成果丰富的作者撰写的书著。比如像我们在学校开课的话,如果自己没有相应的积累,仅仅是把别人的教材拿来读一遍是不行的。所以在选书的同时,一定要对书籍浏览一番,选自己熟悉的专题。比如中国音乐史、音乐美学等方面的书籍,都是值得一写的书籍。


    马卓周您目前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问题方面的研究已经获得大量的成果。那么您的下一步研究计划中,是否考虑到对南方少数诸族群音乐的美学问题进行更加宏观的整体解读?

王次炤:南方少数诸族群音乐的美学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我倒希望你们这里的学生可以考到中央音乐学院,到时一起研究少数民族音乐中的美学问题。当然在此种研究中,首先要有一个审美范畴,那么范畴来自哪里,就是传统的音乐思想。通过查找文献,找到与研究相关的美学范畴。再就是美学命题与其形态学结合起来研究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我的一个研究傩戏的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傩文化的社会边区,看傩文化的从业整合性,听众的接受者。另外还有研究京剧和研究文人音乐的专题研究。我个人还是对少数民族音乐中的美学问题还是十分感兴趣的,希望有机会可以和你们这边的学生做一些少数民族音乐方面的相关课题研究。

 

采访现场

 

合影留念

 

2016级研究生供稿:记者/马卓周

审校/潘林紫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