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外出交流

外出交流

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凌晨博士、于涛博士参加第二届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论坛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19-12-23 17:11:51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12月13-15日,第二届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论坛暨“云南——东南亚哈尼族音乐交流工作坊”在乍寒却暖、阳光和煦的春城昆明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云南艺术学院主办,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承办,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吉林、辽宁、陕西、广东、广西、云南、台湾西藏等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及新西兰等国的20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这次论坛距2011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学术论坛——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已时隔八载,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学者梯队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议题与研究内容也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本次论坛既继承上一届会议的优秀学术传统,又在跨界音乐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更是对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进一步诠释。

我院音乐学系青年教师凌晨博士、于涛博士应邀参加本次会议,与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台南艺术大学、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新西兰国立尤尼坦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12月15日上午,凌晨博士作为“澜沧江-湄公河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实录举要”专题小组成员,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广西德靖土语区及越南北部地区“乜末”信仰仪式音乐的田野考察,进行题为《仪式歌唱与跨界族群——中越壮-岱/侬族群“乜末”信仰的跨界仪式互动》的主题发言,获得在场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与肯定。凌晨博士通过对中越“乜末”跨界执仪互动成因的考察,探讨执仪者通过仪式歌唱如何表述着“国家边界”与“族群边界”的概念,如何呈现着“国家边界”视阈下的“我者”与“他者”,以及“族群边界”意义上的互惠共同体,论述了“乜末”仪式音乐作为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传统信仰文化的符号表征,在仪式展演过程中不断强化着仪式参与者共同的集体记忆与历史心性,从而建构个体成员对于族群整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孕育了90多个民族和多彩的文化,也滋养了一代青年学人,大家通过努力所得的成果,为认识这个流域的文明做出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贡献。广西艺术学院师生也应充分利用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地域优势,依托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地区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开展更多以“中国-东盟”为主题的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相关研究。未来,让我们期待有更多学者加入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的队伍中来,再创学术新高!

5806152e4f3e470fb6689513df64cda5.Jpeg

凌晨博士在论坛进行专题发言

c36846956b00463db99b9ea975376ee9.Jpeg

凌晨博士、于涛博士于论坛合影留念

 

审核:曾  诚

:音乐学系

:凌  晨、于  

编辑:林慧思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