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外出交流

外出交流

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受邀赴河南参加第二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表演理论)学术研讨会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18-11-23 15:41:38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11月16-1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杂志社主办,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表演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河南新乡成功召开。我院音乐学系于涛、凌晨两位老师应邀参会出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音乐表演艺术家就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音乐表演等会议主题进行相互交流研讨。

     “第二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表演理论)学术研讨会”为期两天,有54位专家、学者及表演艺术家,以“表演理论话语体系建设”为题,涉及民族声乐、民族器乐、传统戏曲、传统说唱、传统仪式音乐等各表演领域的话语问题,对不同类型的表演理论作个性化的诠释,从多学科视角展开研讨。

        在会议主旨发言部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项阳研究员,以“中国音乐表演理论话语体系的整体架构”为题展开,指出“对于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类下的表演话语体系,应关注整体架构,从国家用乐逻辑起点进行梳理,从仪式用乐(礼乐)和非仪式用乐(俗乐)两条主导脉络予以整体把握。武汉音乐学院院长胡志平教授,以“一往情深与超旷空灵——以中国音乐艺术意境创造的感悟”为题进行发言,基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视阈,探讨了中国音乐艺术的意境创造相关问题。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李松主任认为“唯有将学术讨论置于公共性话题的框架内,更多的将研究工作置于为整个系统工程添砖加瓦的‘小事’、实事上,才能加快我们对音乐文化从自知到自觉、自信的进程。”中国音乐学院杜亚雄教授对汉族民间音乐中属于“筐格”和“唱”的两种形态进行分析,认为“即兴”与“定型”是可以相互转换,从而深入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理论的核心问题。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指出“传统音乐理论话语需要激活,也需要在严谨的研究基础上创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友歌舞团许讲真教授举例分析中国歌唱艺术中的顺声、阻声两种发声技术,以及“喉波音”“声带小擞”等特殊发声技巧。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认为在中国本土音乐话语体系中,音乐表演处于核心地位,应从音乐表演出发建构中国本土音乐的话语体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秦序研究员指出中国音乐学家要把目光也投向表演,自觉加强对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活态表演的关注,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研究分析中国音乐的方法与手段。

      另外,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多位音乐表演艺术家共同参会研讨,如声乐教育家孟玲教授、歌唱家龚琳娜女士、歌唱家黄华丽博士、古筝表演艺术家王中山教授、竹笛表演艺术家张维良教授等。表演艺术家基于各自的研究专长,对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建构、声乐表演与表演理论、器乐表演与表演理论等多方面予以深入探讨,对中国音乐表演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涉及“当下现实”和“历史传统”两个维度,“当下现实”是“民间与专业”“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文化”“表演与实践”的现实复杂关系,“历史传统”是“术语”“宫调理论”“雅集表演”等诸多方面,我们要在这两个维度中建立深入、细致、关联性的研究,回归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理论的逻辑起点,处理好具象与整体的关系,在历史流变中认知传统表演实践理论话语,是当今学人与演奏家的共同责任。音乐学家与表演艺术家的互动,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在整个表演话语体系中让表演艺术家、作曲家和音乐家共同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做出有益贡献。

 

与会人员合影

 

会议开幕式现场

 

音乐学系青年教师凌晨博士、于涛博士在现场留影

 

图文:凌   晨、于   涛

审核:张   

编辑:林慧思

分享到:
【打印正文】